大唐故事| 那些你不知道的唐代官方教科书
2021
07/07
五经正义
-大-唐-故-事-
何为大唐气象,何为大国气象
是“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的澎湃
是“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的祥和
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从容
大唐不夜城的二十四根大唐文化柱
浓缩串联起三百年大唐盛世风华
我们已开设“大唐故事”专栏,跟随糖糖一同走进不夜城的大唐文化柱,品读历史,一同细细感受千年前盛世大唐的绝代风华。
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五经正义。
唐代儒、释、道三教并存。自西周初年周公旦“制礼作乐”,创建儒学开始;经孔子整理和发展;到唐朝时,儒学在中国已历经了千年的演变。唐朝皇帝对孔子非常推崇,贞观二年(公元628年),唐太宗李世民封孔子为“先圣”。此后孔子的地位一路走高,相继被唐太宗、高宗、玄宗三代皇帝连续加封为“宣父”、“太师”、“文宣王”。唐玄宗本人还多次前往曲阜祭拜孔庙,赋诗称颂孔子,以表对先贤的崇敬。
孔子
由于最高统治者的身体力行,儒学在全国范围内的影响也越来越高。各地纷纷修建孔庙、塑造孔子像。渐渐营造出了普天之下“尊儒”的氛围。
01
科举制度发展到唐朝时,已经初具形态,读书人想要进入仕途,必须参加考试,而考试的主要内容就是儒家经典。但是很多经典都已经有了上千年的历史,流传到唐代时,分化产生了多种不同的版本,有些版本之间的差异极大,甚至可以说是分裂成了不同的著作。
在隋唐之前的南北朝时期,经学分成南、北学两派,南学继承的是魏晋时重文辞的学风;北学则继承东汉重经术的学风,比较朴实。学派的不同造成了学风的相异,致使诸经注讲多门、章句繁杂。并且经典在编译、印刷、传抄的过程中,还出现了脱字、错字、衍文、重复等很多讹误。
除此之外,注释经典的很多学者为标榜学识、炫弄才艺,又往往自立门户、夹带“私货”。使得当时行世的经典都是文字错讹百出,诠释众说纷纭。反而阻碍了儒学的进一步传播和发展。
孔颖达
为了统一版本,便于阅读传授,唐太宗下了决心,对现存的儒家经典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整理,制定出一部“天下无异义”的官方教科书。贞观四年(公元630年),一批当时著名的大儒聚集了起来,开始着手整理编纂儒家典籍。其中的总负责人,就是孔子的第三十一世孙孔颖达。
02
孔颖达是冀州衡水(今河北省衡水市)人。自幼勤奋好学,能“日诵千言,熟读经传,善于词章”。隋炀帝大业年间明经及第,曾为河内郡博士、候补太学助教。到唐朝开国时已是名满天下的经学大家,李世民帐下的“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唐太宗还未登基时,就对孔颖达十分器重。受命修撰儒家经典时,因他“年辈在先,名位独重”,因此成为“主编”。
十八学士
经过孔颖达等人十余年的努力,贞观十六年(公元642年),一部融合了诸多经学家的见解的集魏晋南北朝以来经学大成的著作终于问世了。全书共一百八十卷,包括《周易正义》十四卷、《尚书正义》二十卷、《毛诗正义》四十卷、《礼记正义》七十卷、《春秋左传正义》三十六卷。将儒家经典原文与注解合而为一,分别详细注释。先解说经书原文,再分析各家的注疏,对历来各种见解权衡对比,择优而从。初名为《五经义赞》,后来改名《五经正义》。所谓“正义”,就是针对传注而为之疏解。
《五经正义》
《五经正义》编成后,唐太宗非常满意,给予很高的评价,并下诏当时的最高学府——国子监开始施行,定为官方的统一教科书。但太学博士马嘉运却撰文指出《五经正义》仍存在“颇多繁杂”、“彼此互异”、“曲徇注文”、“杂引谶纬”,以及沿袭隋人旧说、考证粗疏、张冠李戴等许多不足之处。唐太宗从善如流,便诏令继续修改,这一下就又是十多年的时间。直到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孔颖达去世,修订工作仍未完成。
唐高宗永徽四年(公元653年),经过反复修改、增订和完善的《五经正义》终于正式颁行,流传全国,在各级学校和民间发挥作用,成为科举考试的标准。
03
作为朝廷钦定的经典,又经过当世多位名家耆宿考证,《五经正义》自然极具权威性,再加上皇帝亲身推广,得以迅速为士子学人接受,争相学习。它不仅保存了珍贵的古籍史料,而且为统一思想,传承文化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唐文宗开成二年(公元837年),在郑覃的主持下,又以《五经正义》为基础刻成了著名的《开成石经》,从而进一步完成了五经在文字上的统一。
《开成石经》
《五经正义》的成书和颁行,标志着经学史上形成了统一的局面,为整顿混乱的经学、统一封建政治思想及科举制度之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是古代儒学发展的重要阶段。
线上不夜城直播预告
糖糖贴士
文明健康,做好防护
与演员和游客保持一米间距
拒绝拥挤,留住美好
为了一米的安全距离
街区会根据游客流量实行客流限量
大唐不夜城尽最大努力
给市民游客提供安心的游览环境
游览期间配合工作人员
扫码测温,戴好口罩哟
大唐不夜城与你同在
我们一路走来共赴精彩时光
大唐故事|来大唐“朝圣”的日本留学生们大唐故事|唐朝段位最高的旅行家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